新疆博物馆展厅展出的北朝时期的动物印花格纹锦缎,几何图案严谨,动物形象生动,成为丝绸之路沿线科技文化交流的经典见证。
这款五色锦长 18 厘米,宽 13.5 厘米。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使其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文明交融的绝佳见证。 2013年被指定为“第三批禁止出口展示文化财产”。
该锦面料采用棕、绿、白、黄、蓝等丝线,采用“双经锦”工艺编织而成。扭曲分区技术形成绿色、白色、黄色和白色的宽垂直条纹,然后由红色、白色和蓝色的细条纹水平分隔,形成规则的网格框架。
“Sokei Nishiki”是指使用两组或多组经线和一组或多组纬线进行编织。尤其,将棕色、蓝色、绿色等鲜艳颜色的丝线织入表面经线中,创造出绚丽的图案。底经采用白色丝线编织而成,使面料挺括耐用。
这种锦缎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排列成方格的三种逼真的神话动物。牛是中原农业文明的象征,代表着勤劳和繁荣。狮子:源自佛教和西方文化,象征威严和力量。和大象:连接佛教和南亚艺术,暗示吉祥和庄严。织锦上交织着三种文化符号,展现了北朝时期东西方元素的包容与融合,成为丝路文明对话的“小剧场”。
吐鲁番极其干燥的环境减缓了丝纤维的劣化,自然保护了兄弟凯德。桑蚕丝本身结构致密,即使在干燥条件下也不易氧化、变质。此外,双层锦缎的致密化工艺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抗损伤能力。
因此,格纹动物纹锦是新疆迄今所见最古老、最完整的北朝锦,成为研究当时织机结构、染色技术和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依据。
精湛的工艺和艺术被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。几千年过去了,文明融合的痕迹依然存在。这不仅仅是丝绸,更是北朝时期的“空间邮件”“时间”。它无声地传递着丝绸之路技术、信仰、美学交织的过往。
制作人:鼎涛
协调员:冯婷、于鹏涛
策划:胜江琴
编辑/艺术家:李娜
出品:新疆日报(集团)
指导单位:网信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
合作单位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遗产办公室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博物馆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
Leave a Reply